跳动百科

评价:宝马M135i怎么样?宝马M135i配置怎么样

徐岩素
导读 最近,关于宝马M135i如何配置的问题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大部分网友都想知道宝马M135i如何配置的具体情况。然后,关于如何配置宝马M135i

最近,关于宝马M135i如何配置的问题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大部分网友都想知道宝马M135i如何配置的具体情况。然后,关于如何配置宝马M135i的信息也是网上的一系列信息。然后,让我们把收集到的关于如何配置宝马M135i的信息分享给大家(以下内容不是网上写的

从宝马1系的角度来看,中国消费者是幸福的。我们已经从横向平台入手了宝马1系。在宝马的家乡,德国消费者对这样动力布局的1系充满新鲜感。看来大家都想体验一下全新的1系。几经波折,我才有机会接触到全新的M135i。

“驾驶乐趣”这个词似乎一直与宝马品牌捆绑在一起。虽然市场上不缺比宝马更有驾驶乐趣的车辆,但总有一批Bimmer热衷于驾驶,成为宝马的忠实人群。就放弃垂直位置,放弃后驱,放弃六缸M135i。还能被这个Bimmer群体认可吗?

因为德国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次测试的新款M135i换成了冬季轮胎。本次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与国内测试的同级别车型进行对比。

在停车场的一个角落里,我一眼就看到了这款M135i。与两侧其他车型相比,这款M135i似乎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总能吸引路人的目光。它漂亮吗?我觉得有点勉强,至少不能算是通俗美学里的那种美。

放大的肾形格栅是宝马新设计语言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元素。从7系、X7到1系、X1,每一款车在曝光的时候都是“丑”的,但当实车出现的时候,大尺寸的格栅并不会觉得突兀。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雅观”。

M135i前面包围的每个通风口都是真实有效的。每个通风口内部都有密集的散热装置,两侧都有风道,用于梳理车轮两侧的湍流。所以,这款车的性能不容小觑。

与上一代M140i相比,新款M135i仅在长度和宽度上有所增长,轴距比上一代缩短了20毫米。车身比例方面,新车型的座舱位置更靠前,a柱倾斜角度更大,视觉效果会比之前协调很多。如果M Performance悬挂系统是可选的,车身高度将再降低10毫米。

因为德国法规的要求,我们拿到的测试车换成了更小的冬季轮胎,轮圈的形状和原厂的不一样。M135i原厂提供两个18英寸轮圈,19英寸轮圈可选,售价650欧元。如果有对轻量化的终极追求,原厂还提供18英寸锻造轮圈,可选价格超过1500欧元。

前四活塞后单活塞的刹车配置是紧凑型性能车的主流选择。虽然与老款相比,后轮制动卡钳有一定程度的缩水,但并无大碍。只是大尺寸的通风板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如果有标记或者打板,战斗姿势会恰到好处。

全LED光源的尾灯非常有效,折叠宽度指示灯是最容易识别的元素之一,所以不用担心晚上会被识别为Polo(第二代1系车型的尾灯与Polo非常相似)。像日间行车灯一样,宽度指示器即使在白天也会点亮。

全新的M135i恐怕不能称之为“第一美女”,但属于比较吸引人的类型。M Performance套件的加入让这款掀背车充满了运动气息。如果你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多观察,你会发现它吸引路人目光的原因,就像最近流行的一句话:你品尝它,你仔细品尝它。

欣赏完它的外观后,我开始觊觎M135i的内部。宝马新一代车型在内饰方面已经做足了功夫。每个人对“秀外”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钟会”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

内饰采用了大量的软质材料,视觉效果足够高,面板细节也足够细致,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搭配非常和谐,这才是一辆豪华品牌车应该有的样子。

方向盘包裹的皮革细腻柔软,握感非常舒适。不过方向盘握得有点太粗了。如果手比较小的司机拿着,会觉得太满,总觉得抓不住。

M135i的换挡拨片尺寸不小,在金属材质的背面紧密包裹了一部分塑料,避免了冬天冻手、夏天烧手的问题。虽然操作反应够快,但是手感有点粘,和普通家用车差不多,缺乏一些性能车应有的挺括感。

车内两块10.25英寸的屏幕依然非常抢眼。虽然它们在风格上不如奔驰酷炫,但宝马iDrive7.0的操作系统并不比MBUX差。在一些操作逻辑上,我觉得比奔驰更方便快捷。

新一代宝马的内饰设计豪华。大面积的软质材料和精雕细琢的饰板都由全新M135i展示。我想这一定是Bimmer非常想要的提升。双屏iDrive7.0系统功能齐全,说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样的宝马还有人爱吗?

在M135i的官方地图上,一体式Alcantara座椅令人垂涎,但遗憾的是,

在德国标配的座椅是普通版本,虽然包裹性和乘坐体验并不差,但是在视觉效果上可不是500欧元能弥补的。

M135i的座椅舒适度不错,立体的编织图案摩擦系数很大,即便是激烈驾驶身体也不太容易产生滑动。前排座椅的包裹相对比较宽松,如果是比较瘦的驾驶者可能会感到有些松旷。

M135i的前排乘坐空间表现非常不错,座椅可以调节的范围也非常宽泛,如果不是身高一米九腿长两米的话,肯定能找到一个舒适的坐姿。后排的空间和上一代车型相差不大,虽然换用了横置平台,但轴距更短,所以乘坐空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M135i的储物空间设置比较常规,不过每个空间的实用性都比较好,我们日常随手的零碎物品都可以合理安置,对于一辆紧凑型两厢性能车来说,在储物空间上就不要太为难它了。

M135i的后备厢空间十分规整,即便是带孩子,日常出门也足够使用了,后排座椅支持4/2/4比例放倒,后备厢的最大纵深可以达到1620mm,完全可以放下滑雪单板这类比较长的物品。因为原厂没有配置备胎,所以后备厢底板下还有一个造型规整的储物空间,可以将后备厢高度向下拓展180mm。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宝马来说这句话非常适用,当车轮和方向盘转动的时候,才是内心最期待的时刻,同样,这也是全新M135i饱受争议的部分。

六缸变四缸这件事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这台2.0T四缸发动机虽然换装了大涡轮,但最大功率输出比上一代的六缸发动机要弱一些,这一点在官方提供的加速成绩上也有所体现,全新M135i是4.8s,而老款的M140i是4.6s。

舒适模式下,M135i给人的感觉很紧凑,变速箱用合理的挡位将发动机控制在较低的转速区间,动力输出顺畅丝滑。此刻,如果有人告诉我说这是一辆125i,我想我不会有任何的怀疑。想要动力的话,深踩油门,变速箱会马上连降两挡,将转速拉向红区。

当转速超过3000rpm时,M135i疯狂的一面就开始展露,随叫随到的动力开始压榨你的肾上腺。xDrive四驱系统可以将最大50%的扭矩分配给后轮,在赛道日的时候,前桥的托森式差速器可以来弥补驾驶技术的不足。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驾驶者放心大胆的去享受M135i所能提供的驾驶乐趣。

我猜测没有M135i的关注者会在乎节能模式的表现如何,想要节能的话118i才是更好的选择。低转速下的动力延迟让人十分着急,踩下油门变速箱和发动机总是有些迟疑。慵懒的动力是不属于性能车爱好者的,也不是M135i应该有的样子。

在宝马的老家(德国),不论是M Performance悬架系统还是电磁悬架系统都不是M135i的标准配置,测试车仅配置了一套普通的减振器,不过它的表现已经让我十分满意了。

宝马的转向系统无需多言,精准度肯定是恰到好处。只是相比老款车型,丰富的电子辅助系统降低了驾驶的门槛,也增加了人车沟通的障碍,动态信息的传递总是有些模糊。转向阻尼的设定比较重,即便是切换到转向力度最轻的节能模式,我还是觉得它有些压手。不过同行的上一代M135i车主说,这已经比他的车轻盈不少了。

发动机舱有厚实的隔音棉,轮拱处有植绒的吸音材料,门框使用了双层胶条,这一切与性能无关的东西为M135i带来了出色的隔音表现。虽然这次没有进行噪音测试,但从体感来说,M135i的噪音控制在同级别中算是优秀的水平。

在测试开始之前再次跟大家说明,测试车装配的轮胎为冬季轮胎,尺寸也与原厂不同,所以这次的测试成绩仅供参考,无法与其他车型进行直接的横向对比,未来我们会在国内按照AH-100的标准流程进行重新测试。

加速测试

四驱系统加入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加速不会有任何的轮胎滑动,起步效率非常高。不过因为变速箱的齿比较密,80km/h时二挡就已经到达了红区,想要破百必须是两次换挡才行。4.92s的相比官方成绩差别不大,不过宝马官方向来保守,通常的实测成绩都会更好。

刹车测试

M135i刹车力度输出比较线性,属于“踩多少有多少”的那种,减速的效果也让人比较有信心,42.25米的成绩确实不太好看,毕竟是四条205宽度的冬季胎,等它下次穿双合适的“鞋”咱们再来测试一下。

油耗测试

M135i的启停功能比较高效,单次停机时间比较长,并且可以在短距离内连续停机,对降低油耗的贡献不小。在节能模式下,满油行驶了111.9公里后,消耗SUPER 95燃油9.08L,平均油耗8.1L/100km。

总结:

在德国与M135i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在还车的路上,我还在思考为什么宝马要放弃后驱平台的1系,甚至还推出了四驱M135i这种“怪胎”产品,直列六缸发动机、后轮驱动这些上一代M135i被bimmer津津乐道的配置难道不香了吗?没错,开着全新M135i确实十分悠闲,我可以关闭扰人的声浪,享受独自思考的静谧。如果我需要,随时可以让它的速度表指向200km/h甚至更高,我依旧可以一手倚着门框一手握着方向盘,用更轻松的方式去享受速度带来的快乐,可能这也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至于那些忠实的Bimmer,也就是“悦己者”,宝马已经安排好了他们的归宿,属于他们的应该是更纯粹的M Power,M Performance还是留给那些“贪图享乐”的性能车爱好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