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学者,他的老师好学,他能下大力气,这样他才能学得有成效。善于学习的人,往往不需要老师的努力也能受益匪浅,并且知道这是老师的付出,感谢老师。来自《礼记学记》。
103010摘自好学者,老师好学,但工作加倍,使他无用。穷书生,勤师长,事倍功半,因而怨天尤人。那些善于提问的人,比如攻关一个棘手的问题,先改东西,再改自己的程序,时间久了,互相对话解决,而那些不善于提问的人,反其道而行之。善待提问的人,比如敲钟,敲小的就小点声,敲大的就大点声,心平气和的等着他们,然后尽心尽力;不擅长回答问题的人则相反。
对于学习好的,老师轻松,能够事半功倍,学生会给老师加分;对于学习不好的人,老师很努力却事倍功半,对老师很反感。善于提问的人,就像砍伐硬木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再解决难的。时间久了,木头自然会脱落;不善于提问的人则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就像敲钟一样,会轻轻地敲,钟声会很小;使劲敲,铃会响得很响。等到你能游刃有余地敲钟,那钟声就悠扬动听了。不擅长回答问题的人则相反。
《礼记学记》简介《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论文,是中国古代法规专著《礼记学记》中的一篇文章,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文献。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战国末期孟思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是柯。
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教学的体系、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其言简意赅,比喻生动,行文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