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舒碧《两个和尚》的文言文翻译与鉴赏

堵莺策
导读 《蜀鄙二僧》选自《白鹤堂文录》,原标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彭端淑。不过这段文字是针对初中以上以看记叙文为主的学生,从原文中

《蜀鄙二僧》选自《白鹤堂文录》,原标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彭端淑。不过这段文字是针对初中以上以看记叙文为主的学生,从原文中摘录的。只保留了故事情节,但删除了前两段“蜀二贱僧”和后面部分“我不如蜀一贱僧”的论述。所以题目改成了《舒碧二僧》。

四川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拜佛。你觉得可以吗?”富和尚道:“你凭什么?”贫僧说:“我只需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

富和尚不同意:“几年前我就想租条船顺流而下到南海去,可我还没去过。”如果你一无所有,就不要做梦!"

可是第二年,贫僧居然从南海回来拜佛了。他把自己旅游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羞红了脸。

103010越是需要依靠欣赏的东西,越是被这些外来的东西限制;不依靠任何外在的东西来完成自己的计划,就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行动的自由。

在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电脑的时候,人脑的记忆力是惊人的。电脑一发明,人们就把信息储存在电脑里,到处都是,整天在那里担心电脑什么时候会“卡”或者“生病”。物质极大丰富所带来的‘表面自由’,实际上是在远离生命本来的自由。

人不缺志气。一个蜀国的贫僧能只身去南海,是“野心”。相反,人有钱了就可以没志气了。蜀中有钱的和尚不就是这样的吗?似乎决定事情成败的不是客观条件,而是内在因素。

现实中,我们绝不能做一个表面富贵,内心空虚的富家和尚,而要学习一个穷和尚坚毅不拔,不怕困难的精神。

彭端淑简介彭端淑(1699-1779),梅州(今四川单玲县)单玲人,字乐斋,号易。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四十四年。清代官员和文学家,与李、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十岁识字,十二岁入县立学堂,师从翠龙山紫云寺的彭、彭、彭尊思。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上了举人;雍正十一年,再次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任吏部尚书,并迁居本部员外郎、阆中。乾隆十二年(1747),彭端淑崇顺天(今北京)乡试,同为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