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是清代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山河壮丽景色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全诗如下: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这一雄伟关口的壮丽景象。首句“终古高云簇此城”,描述了潼关自古以来就被高耸的云层环绕着,突出了潼关地理位置的险要与雄伟。次句“秋风吹散马蹄声”,通过秋风将马蹄声吹散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潼关周围环境的空旷辽远,同时也暗示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情感氛围。
第三句“河流大野犹嫌束”中,“河流”和“大野”展现出自然界的广阔无垠,而“犹嫌束”则赋予了河流一种不甘束缚、渴望自由奔腾的性格特征,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自由、解放的向往。最后一句“山入潼关不解平”,写出了潼关群山连绵起伏、直抵天际的壮观景象,同时“不解平”也寓意着潼关地势险峻,难以被征服,体现了诗人对潼关这种不可动摇气势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潼关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寄托了诗人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尤其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两句,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名句,激励着后人不断突破自我,勇攀高峰。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