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塞下曲卢纶其二

姬爱承   来源:网易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所作的一组边塞诗,其中第二首尤为著名。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将士的生活场景和英勇精神,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

诗中写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短短四句,却勾勒出一幅紧张而生动的画面。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树林深处突然传来风吹草动的声音,仿佛有敌情出现。将军敏锐地察觉到异常,立刻拉弓准备应对可能的威胁。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在将军的带领下寻找昨晚射出的箭矢,却发现那支箭深深嵌入了石头的棱角之中。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将军箭术的高超,更彰显了他的冷静与果断。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通过“林暗”、“草惊风”等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危险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上。同时,“夜引弓”、“没在石棱中”等动作描写,则将将军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他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

此外,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仅是在赞美将军个人的勇猛,更是对整个边疆守军精神风貌的一种歌颂。在那个时代,边疆地区常年战乱频发,戍边将士们常年驻守荒凉之地,忍受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孤独寂寞,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为国家的安全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总之,《塞下曲·其二》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以及深远的意义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边塞生活的壮阔画卷,也激励着后人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