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重阳节手抄报图片

吕露健   来源:网易

重阳节:敬老爱老的传统佳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更蕴含着尊老敬老的美好寓意。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或“菊花节”,它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更是对亲情和孝道的传承。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这一节日被正式定为民间的重要节日,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其中,“登高望远”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两“九”相逢,象征着吉祥如意。人们选择在这一天登高远眺,既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除了登高,重阳节还有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菊花是秋天的象征,其高洁坚韧的品质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而菊花酒则被认为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因此成为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在古代,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相信佩戴茱萸能够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然而,重阳节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敬老”。随着岁月流逝,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怀与陪伴。因此,现代社会将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内涵,倡导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如今,许多地方会组织志愿者走进敬老院,为老人送去温暖;学校也会开展主题班会,让孩子们从小树立孝顺长辈的意识。

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身边的老人表达我们的爱意,用实际行动传递孝心,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正如古诗所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愿重阳节的温情永远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