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含有红的诗句

燕全学   来源:网易

含“红”之美的诗意世界

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诗词如同璀璨星辰,而其中包含“红”字的佳句更是让人沉醉。红色,是热烈的颜色,也是生命的象征。它既有壮丽山河的渲染,又蕴含人间情感的深邃。“红”字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更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与哲思。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将江南春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红胜火”的江花不仅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也传递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这种色彩对比鲜明的画面,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令人回味无穷。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里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红瘦”一词,既是对海棠花凋零的惋惜,也是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一个“红”字,勾勒出女子细腻的心绪,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转中的无奈与惆怅。

红色还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的炽热与美好。比如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中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诗中的“花丛”虽未直接提到“红”,但那绚烂多彩的花丛中必然少不了红色的点缀。诗人用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爱人忠贞不渝的感情,让人读来满心敬仰。

此外,“红”字还能体现家国情怀。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红”字,但那黄沙漫天、烽烟四起的战场,何尝不是一种赤诚热血的象征?战士们浴血奋战的精神,恰似熊熊燃烧的火焰,令人肃然起敬。

综上所述,“红”字在古诗中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人生乃至家国的深刻思考。无论是自然界的绚丽景象,还是人类情感的复杂交织,都因“红”字而更加鲜活生动。正是这些饱含诗意的文字,让我们得以穿越千年,感受古人眼中的世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