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性本善

崔树琳   来源:网易

“性本善”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孟子认为,人天生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些善端如同人的四肢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向善的。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性本善”的观点也并非全无道理。许多研究显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他人痛苦的同情心,这表明人类天生具有一种内在的道德感。然而,环境和社会因素也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性格。尽管人的本性可能是向善的,但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外部因素同样重要,它们可以促进或抑制这种向善的倾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性本善”的体现。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和支持;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展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日子里,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更是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在证明着人性中的善良本质。

总之,“性本善”不仅是一种哲学思考,也是一种美好的信念。它提醒我们要相信人性中固有的善意,并鼓励我们在生活中践行善良,传递正能量。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为了培养和发展这种善良的本质,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