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不成
古话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句话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计后果的行为,结果不仅没达成目的,反而还损失了更多。这故事里就藏着深刻的教训。
从前,有个农夫养了一只肥壮的大公鸡,每天清晨它都会准时打鸣,让整个村子充满生机。然而有一天,村子里突然断粮了,大家都为生计发愁。这时,有人提议:“何不趁夜去邻居家偷只鸡来充饥?”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于是,几个年轻人决定行动。他们选中了邻居家那只同样肥硕的大公鸡,趁着月色悄悄潜入。然而,正当他们准备动手时,邻居家的狗忽然狂吠起来,声音震耳欲聋。众人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拔腿就跑,却慌乱中摔破了水壶,弄出了不小的动静。最终,他们什么也没得到,还被邻居发现并报了官。
第二天,县令审问此事,得知这些年轻人因饥饿才出此下策。他叹了口气说:“你们本想解决一时之需,却因贪念害得自己陷入困境。其实,与其冒险偷窃,不如坦诚求助。邻里之间,守望相助才是正道。”
听了这话,众人羞愧难当。后来,在县令的帮助下,村民们齐心协力开垦荒地,种下了粮食,从此再未发生类似的事情。而那只逃跑的大公鸡也成了村里的吉祥物,提醒着人们:做人要脚踏实地,切勿因小失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用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是走歪门邪路。否则,“偷鸡不成”,最终只会让自己付出更大的代价。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