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被动语态的用法

屠良河   来源:网易

被动语态的用法

在英语语法中,被动语态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与主动语态相对应。主动语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而被动语态则突出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结构在日常交流和书面写作中都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需要避免提及具体行为主体或使句子更加客观时。

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是“助动词be+过去分词”。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由他写的)。这里,“was written”构成了被动语态,强调了“书”这一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明确指出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被动语态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在不知道或者不想提及动作执行者的情况下使用。比如,“A new bridge has been built across the river”(一座新桥已经在河上建成了),句子中并未说明是谁建造了这座桥。其次,当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的结果而非执行者时,也适合采用被动语态。例如,“The experiment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yesterday”(昨天实验成功完成了)。

此外,被动语态还经常出现在科技、学术等正式场合中。这类文本通常关注结果或现象本身,而非具体的行动人。例如,“It is believed that water on Mars once existed in liquid form”(人们相信火星上的水曾经以液态形式存在)。这样的表述让语言显得更客观、严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被动语态可能会导致句子冗长且晦涩难懂。因此,在非正式语境下,尽量保持简洁明快的表达习惯,仅在必要时选用被动语态。例如,“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at 3 PM”可以改为“Let’s hold the meeting at 3 PM”,这样不仅清晰直接,还能提升表达效率。

总之,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合理运用,我们可以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切换视角,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