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开笔顺

邓姣滢   来源:网易

开笔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开笔”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它标志着学童正式开始学习汉字书写。这种仪式通常在孩子入学后的第一年举行,象征着开启智慧之门,也寄托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

开笔仪式一般包括几个重要环节:首先是净手洁面,寓意清净身心;其次是准备文房四宝——毛笔、宣纸、墨汁和砚台,这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的传承载体。接着是点朱砂,由老师或长辈用蘸满朱砂的毛笔轻轻在孩子的额头中央点上一个“点”,称为“开天眼”,象征驱邪避凶、启迪心智。最后,孩子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拿起毛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人生中的第一个字——“人”。

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字虽简单,却包含了做人之道的基本原则: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如同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扶持才能共同成长。因此,“开笔”不仅仅是为了学会写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如今,虽然现代教育方式更加多元化,但“开笔”这一传统仍然被许多人保留下来。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品德修养,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开笔顺,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仪式,更是一场关于人生的启蒙之旅。从握紧毛笔的那一刻起,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希望与梦想,每一步成长都将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