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故都的秋赏析

扶茜艳   来源:网易

《故都的秋》是现代文学大师郁达夫的一篇经典散文,通过对北平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深沉的人生感慨。文章以“清”“静”“悲凉”为核心意象,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文章开篇即点明主题:“北国的秋,总要比南边的来得更早些。”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故都秋天的独特韵味。随后,作者从清晨的小院、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等细节入手,层层递进地展现秋日的宁静与萧瑟。这些平凡而真实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北平秋日的典型特征,也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伤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多次提及“悲凉”,但这种悲凉并非消极悲观,而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深刻体悟。正如作者所言,“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一句道出了他对秋的喜爱与执着,同时也揭示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谦卑。

总之,《故成的秋》是一首关于季节与人生的诗篇。它用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