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区别2019

宁会伯   来源:网易

《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区别》

在2019年的税制改革中,中国税务部门对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进行了重要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对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界定及管理方式的调整。

首先,从定义上来看,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未达到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标准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而一般纳税人则是指年销售额超过上述标准,并且有健全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其次,在税收管理方面,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即按照销售额的3%的税率进行征收,无需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而一般纳税人则实行一般征收,可以按销售额的13%的税率进行征收,但同时允许进项税额抵扣,也就是说,企业在采购原材料、设备等过程中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销项税额,从而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

再次,从申报方式上看,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季度申报,一般纳税人实行月度申报。此外,一般纳税人还需要定期向税务机关报送财务报表,而小规模纳税人则不需要。

最后,从优惠政策上看,小规模纳税人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如增值税起征点较高,以及部分地方性税收优惠等。

总的来说,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在税收管理、申报方式、优惠政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合理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或一般纳税人,以实现税负最小化,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