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基团优先次序规则

赖洋旭   来源:网易

基团优先次序规则: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工具

在有机化学中,基团优先次序规则(Cahn-Ingold-Prelog Priority Rules, CIP规则)是一种用于判断分子立体构型的重要工具。它由罗伯特·C·Cahn、沃尔特·英格尔和马克斯·普雷洛共同提出,广泛应用于确定手性中心的构型以及描述分子的空间排列。

根据CIP规则,首先需要比较直接连接在手性碳上的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这些基团按照其原子序数大小进行排序,原子序数较大的优先级更高;若直接相连的原子相同,则需进一步考察与之相连的下一个原子,直到找到差异为止。例如,在乙二醇分子中,两个羟基(—OH)分别连接在同一个碳上,但其中一个羟基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相连,另一个则与甲基(—CH₃)相连,由于甲基的原子序数大于氢,因此该羟基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当分子中含有环状结构时,规则同样适用。对于环上的取代基,通常将其视为通过虚拟键延伸至环外并与实际取代基相连的假想原子,再依据上述原则进行比较。此外,如果遇到双键或三键,可以将双键或三键视为两个或三个单键,从而扩展比较范围。

这一规则不仅为有机合成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还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复杂分子的行为规律。例如,在药物研发领域,分子的手性往往决定了其药效和毒性,而CIP规则正是评估手性分子性质的基础。总之,基团优先次序规则是现代有机化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简化了复杂的立体化学问题,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