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行政单位会计准则2018

章聪兰   来源:网易

《行政单位会计准则(2018)》是针对我国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制定的一项重要规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管理、促进透明度和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财政部于2018年修订并发布了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准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强化财政监督,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二、主要内容

1. 明确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五大要素,明确了各类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条件和计量原则。

2. 改进财务报告体系: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增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3. 加强内部控制:强调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强化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融入到会计核算过程中,实现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

5. 引入权责发生制:部分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三、实施意义

《行政单位会计准则(2018)》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还能够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为社会提供更加透明、公正的信息环境,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之,《行政单位会计准则(2018)》是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构建现代财政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