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京剧四平调的唱腔特点,京剧四平调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京剧反四平调与四平调的区别:京剧的四平调是京剧的一种声腔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因此也叫平板二黄。
2、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
3、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
4、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5、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自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二黄声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
6、反四平调和四平调基本上一样,四平调最后落音落在外弦的1上,反四平调最后落音落在里弦的5上。
7、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8、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9、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10、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11、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12、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13、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4、京剧的四平调是京剧的一种声腔与二黄声腔很接近,兼备了西皮二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用二黄把位伴奏因此也叫平板二黄。
15、在京剧传统剧目中除了花脸行当外其他各行当均有四平调唱腔。
16、四平调唱腔与二黄原板相近,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而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行进速度上有别。
17、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18、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自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二黄声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
19、反四平调和四平调基本上一样,四平调最后落音落在外弦的1上,反四平调最后落音落在里弦的5上。
20、四平调的旋律委婉缠绵,华丽多姿,适合表达多样的情感。
21、京剧旦角行当的各个流派,都有别具一格的四平调唱段。
22、有些剧目中的四平调唱腔在局部有辗转调声腔的出现,一般把这种唱腔叫做反四平调。
23、如《生死恨》中的“夫妻们分别数载”就是一例,这段四平调的前两句是正格四平调唱腔,第三句的第一个小分句“可怜我”和最后一句“纵死黄泉”的唱腔都是运用了局部转调的手法,使旋律向下行进迂回,有了反调的味道。
24、而这段唱腔的绝大部分是正格形式的四平调唱腔。
25、梅兰芳先生在排演《太真外传》一剧时,才创编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四平调”唱腔。
26、 “四平调”源于“吹腔”,胡琴伴奏用“5.--2”弦,伴奏过门与“二黄”唱腔相近,一般把它归入“二黄”唱腔之列,但它的板眼规律特殊,上句板起板落,下句眼起板落,它的落音规律又与“西皮”唱腔相同,下句不论生、旦均落“1”音,所以它具有“西皮”、“二黄”唱腔的双重特点。
27、“四平调”的曲调较为华丽跳跃,一般适于表现潇洒悠闲的情绪,如《贵妃醉酒》表现杨贵妃。
28、宫廷闲闷心境,唱的是“四平调”唱腔。
29、“四平调的反调”,仅旦角才有,如《太真外传》《红娘》等剧均有“反四平”唱腔。
30、前者与后者相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