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中国的FAST望远镜可以探测到自我复制的外星探测器

长孙仪蓝   来源:

面对费米悖论时要回答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是,为什么指数级扩展技术目前尚未占领整个宇宙。通常被称为冯诺依曼探测器,自我复制的外星机器人群的想法几十年来一直是科幻小说的主要内容。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存在于小说领域之外。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去寻找它们——而这种情况可能会随着新的五百米孔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 FAST ) 而改变。根据最近的一些计算,这个巨大的新观测平台可能能够探测到离太阳相对较远的冯诺依曼探测器群。

这些计算是由佐治亚州第比利斯自由大学的Zaza Osmanov 博士进行的,结果表明,在 FAST 的焦点所在的无线电光谱带中,可以看到高度先进文明的冯诺依曼探测器群。为了帮助搜索,Osmanov 博士使用了两个框架来限定潜在的解决方案。第一个是 Kardashev 文明的想法,而另一个是对任何此类群体的热和电磁辐射分布的估计。

在卡尔达肖夫指数是科学的投机很好理解的概念-它着重于一个文明的整体能源使用,具有不同的里程碑(I型,II型或III型)有一个星球,一个整个能量输出的使用相关分别是恒星和星系。目前,人类文明被认为是卡尔达舍夫尺度的 0.75 左右。

但考虑到人类在地球上花费的时间相对有限,如果银河系其他地方存在生命,它的进化和技术发展时间很可能会更长。更长的技术发展时间导致文明达到 K-II(恒星能量)甚至 K-III(星系能量)发展水平的可能性更高。

当一个文明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新技术时,它很可能会开发出制造自我复制机器的能力,比如冯诺依曼探测器,作为技术发展过程的一部分。一旦那只科技猫从袋子里拿出来,几乎不可能再把它放回去。 如果即使是一个文明将它们释放到银河系,自我复制者也可能会开始扩展到所有可用的资源,只专注于自己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