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一个高能中微子撞击南极洲。非常难以探测的中微子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极大兴趣:什么能产生如此强大的粒子?
研究人员将中微子追溯到一个刚刚撕裂并吞噬一颗恒星的超大质量黑洞。被称为潮汐破坏事件 (TDE) 的 AT2019dsg 发生在几个月前——也就是 2019 年 4 月——发生在中微子来自的同一天空区域。天文学家说,这次异常猛烈的事件一定是强大粒子的来源。
但新的研究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
在本月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研究人员 | 哈佛史密森学会和西北大学提供了大量关于 AT2019dsg 的新无线电观测和数据,使团队能够计算该事件发射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AT2019dsg 产生的能量远不及中微子所需的能量;事实上,它喷出的东西非常“普通”,该团队总结道。
黑洞是凌乱的食客
虽然这似乎有悖常理,但黑洞并不总是能吞下所有触手可及的东西。
“黑洞不像真空吸尘器,”领导这项研究的天体物理学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伊维特·森德斯 (Yvette Cendes) 说。
Cendes 解释说,当一颗恒星离黑洞太近时,引力就会开始拉伸或使恒星变细。最终,细长的物质在黑洞周围盘旋并升温,在天空中产生一道闪光,天文学家可以在数百万光年外发现它。
“但是,当物质太多时,黑洞就不能一下子把它全部吃掉,”研究合著者、西北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凯特·亚历山大说,他称黑洞为“食不果腹者”。“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气体会被喷回——比如婴儿吃东西时,一些食物最终会落在地板或墙壁上。”
这些残余物以外流或喷射的形式被抛回太空——如果足够强大,理论上可以产生一种被称为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